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脊柱侧弯矫形手术,重塑你的美丽脊柱!

时间 :2025-03-07 作者 :张兆卿 来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颈肩腰腿痛医院脊柱关节科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脊柱,是人体最重要的中轴结构之一,不仅支撑着躯干、连接四肢,还维系着平衡、运动和神经传导功能。然而,在部分人群中,脊柱会在生长发育或病理过程中发生异常弯曲——这便是我们常说的“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不仅仅是“身体不正”的外观问题,更可能引发内脏压迫、运动障碍,甚至心理负担。对于中重度患者而言,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带你深入了解这一手术:脊柱侧弯的医学认识、矫形手术的科学原理、术后康复与管理策略帮助大众科学理解、正确应对。

一、脊柱侧弯不仅影响体态,更关乎健康

脊柱应在正面保持垂直直线,但当其向左或向右异常弯曲,超过10度并伴随椎体旋转,就构成了“脊柱侧弯”。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特发性、先天性、神经肌肉性等类型,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最为常见,尤其在10~16岁女性中发病率较高。

尽管早期侧弯症状较轻,但随着角度进展,可能逐渐引发以下问题:

体态改变:肩膀不平、骨盆倾斜、后背突出等明显外观畸形;

心肺功能受限:胸椎严重侧弯可压迫心脏和肺部,影响呼吸循环;

脊柱疼痛及活动受限:部分患者会出现背痛、弯腰困难、行走不稳;

心理压力增加青少年常因形象问题而出现自卑、焦虑,甚至影响社交。

一旦发现脊柱异常,尤其在青少年生长高峰期,应及早前往医院进行影像学评估(如全脊柱X线),明确Cobb角度及结构改变。对于轻度患者,医生可能建议佩戴支具或物理治疗。而当侧弯角度达到40度以上,或病情快速进展,手术干预就成为关键治疗手段。

二、矫形手术:用科学之力“拉直”脊柱

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核心目的是矫正畸形、重建力线、稳定脊柱并保护神经功能。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术式是后路矫形融合术,通过后背切口,对多个椎体施加矫正力量,同时植入内固定装置,实现结构重建。

术中,医生通过高精度椎弓根螺钉系统将弯曲部分固定,再配合钛合金棒施加矫正力,使侧弯角度尽量恢复正常。同时,会在脊柱表面植入骨移植物,促进椎体融合,以维持长期稳定。整个手术过程在全麻下进行,并辅以术中神经监测,确保矫正过程中脊髓与神经安全。

手术方案因人而异,医生会根据弯曲的部位、角度、旋转程度、骨龄、既往病史等多因素综合评估。例如,对于青春期特发性侧弯患者,手术时机需兼顾矫正幅度与生长潜力;而对于成人退行性侧弯,术式设计还要兼顾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

虽然这类手术时间较长(通常4~8小时),对技术要求较高,但随着内固定材料的进步与术中导航技术的应用,矫正率和安全性已显著提高。大多数患者在术后可获得显著的体态改善与症状缓解并恢复正常学习、工作与生活。

三、术后康复是长期成功的关键

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康复期的科学管理决定了最终疗效和生活质量。

在术后早期,医护团队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引流量及神经功能状态,并进行多模式镇痛管理,减轻术后不适。术后1~2天内,患者通常可以在支具保护下逐渐坐起和下床行走。此阶段主要目标是恢复基本活动能力,预防肺部感染和下肢血栓。

中期康复阶段,患者需在康复科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包括核心肌群激活、平衡协调练习、呼吸功能训练等。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体能,也有助于防止因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

术后3~6个月内,患者需要佩戴特制背部支具(如必要),以支持内固定融合过程。此阶段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弯腰负重,同时定期随访检查影像,确认骨融合进展和内固定状态。

长期管理方面,青少年患者需关注后续生长发育状况,成人患者则应重视姿势调整、慢性疼痛评估和生活质量提升。多数人在术后1年左右可恢复正常运动,但极限运动如攀岩、摔跤仍需谨慎。心理支持同样重要,尤其对于外观改善需求强烈的患者群体,术后自信心的重建也是疗效的重要体现。

结语

脊柱侧弯并非少见小病,而是影响形体、功能甚至心理的系统性疾病。手术治疗,不仅是结构上的“拉直”,更是一场生理与心理的双重重塑。

通过科学的评估与治疗,越来越多患者能够在医学帮助下摆脱畸形,恢复挺拔。正如本文标题所述:脊柱侧弯矫形手术,重塑你的美丽脊柱!——愿更多人从中获得医学与生活的双重信心,走出挺直的步伐,拥抱健康未来。

 


山东广播电视报